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师大要闻

《光明日报》深入报道我校助学工作

时间:2009-05-04浏览:1849设置

  1月22日,《光明日报》综合新闻版头条,以“从贫困走向精神的富有——福建师大资助并激励贫困学子努力向上自立成才”为题,深入报道我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现将全文转摘如下:


从贫困走向精神的富有

——福建师大资助并激励贫困学子努力向上自立成才

贫困学子:家贫志不短

  翻开福建师范大学2006至2007学年优秀学生名册,你会发现这样一组数字:全校4489名获得奖学金的同学,有1183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26.35%;全校23名三好生标兵中,有5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21.74%;全校548名三好生中,有166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30.29%;全校554名优秀学生干部中,有146名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占26.35%。近年来,福建师大在经济上大力资助贫困学生的同时,坚持“助人自助”的理念,不但让贫困生放下经济包袱,而且引导他们自立成才,走向精神的富有。

  “如今的贫困大学生生活得如何?”这是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一直挂念在心的问题。家庭经济的困难,是否让这批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有所顾虑,是否成为了他们前进的绊脚石,让他们的大学生活失去色彩呢?在每年九月份通过高校“绿色通道”走进大学殿堂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是如何开始他们的大学生活的?

  来自单亲家庭的小陈同学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得到了学校相应的资助。当初他通过学校的“绿色通道”报到时,仍然为自己所欠学校的学费发愁。后来,学校免去他一半的学费,又给予他一份国家助学金作为平时的生活费,剩下的学费和住宿费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得以解决。现在,他完全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专业学习。“我相信,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我也深信,给我十年的奋斗时间,我一定可以通过双手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给我二十年的时间,我一定可以回报社会和政府给我的恩惠。”从小陈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坚强和乐观。

  在福建师范大学,你可以看到许许多多像小陈这样走向自强自立的贫困生。他们中,有面带微笑手举奖杯、站在国际数学建模领奖台上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05级学生陈娴;也有为了延续他人的生命、慷慨捐献自己的骨髓的生命科学学院2005级学生廖小荣;有通过自强自立,成为“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十佳标兵”的社会历史学院2004级学生李蕊,也有以自身突出的表现被选拔为一名光荣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化学与材料学院2005级学生简阅……


学校:实行奖助工作“一把手工程”

  贫困学生能放下经济包袱,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与福建师范大学在贫困生资助管理方面特别的关注与关心分不开。学校坚持把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际行动,摆上学校党委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党委领导率先垂范,亲自关心、资助经济困难学生。校方专门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有关部处领导参加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奖助工作“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亲自关怀。

  2007年9月,新生入学之际,校党委张金栋书记得知化学与材料学院2007级陈燕燕同学是由莆田市后枫村岩顶寺释美莲师傅抚养成人,便亲自联系菲律宾华侨资助陈燕燕同学至毕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校党委在资助经费投入、机构设置和政策制定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并利用出访、交流、学习等机会,发动社会企业家、海外侨胞、校友捐资助学,不断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款项,仅2007学年学校共发放奖、助、贷、减、免、补3041.97万元,受助困难学生达到39188人次。

  福建师范大学一直坚持把资助工作重心放在“助人自助”方面。学校以各种方式对受资助同学进行精神上的引导,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互帮互助,并组织各类爱心活动,提供平台,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奉献,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回报社会,学会在生活中体验快乐。为此,学校举办了“爱心家教献爱心,和谐校园促和谐”——福建师范大学学生爱心家教扶贫公益活动。借助受资助学生的倡议,开展主题为“我奉献、我快乐、我成长”的“爱心接力”和“受助学生奉献日”活动等。

  来自贫困家庭的小肖同学感慨地告诉记者,他一直铭记着洪战辉的那句话——只要脊梁不弯,就没有扛不起的山。“以前,我曾因家庭贫困而自卑过。是学校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也能有尊严地生活着。我一定会勇敢地面对现在,未来的人生道路,我更要抬起头努力走。”在文学院受资助学生小郭同学写给资助方的感谢信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您的资助不仅解决了我经济上的困难,更是对我精神上的鼓舞,有你们这些好心的资助,让我们这些贫困学子,深深感受到,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并不是孤立,亦非无助的,我一定传承您的这份爱心。”


长效机制:构建与完善“九位一体”资助体系

  为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校内实践的机会,福建师范大学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和临时岗位1600多个。据初步统计,学校有90%以上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曾经或正从事家教、产品促销、市场调查,以及其他社会兼职等勤工助学活动,获得自食其力的自助方式。其中,“爱心超市”是福建师范大学首创的福建省第一个由大学生自己管理操作、专门为贫困生提供物质帮助的场所。许多贫困生在受资助后加入到爱心超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帮助更多的同学。

  为了建立资助贫困生的长效机制,福建师范大学正全力构建完善的“九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其核心内容主要有:以国家助学贷款为基本渠道,以政府助学金为基本保障,以勤工助学为主要手段,以帮困奖学金助学金为激励方式,以学费减免和困难补助为辅助措施等。

  每学年初,学校学生助学管理中心均会对政府政策性的助学资源和社会性的助学资源进行统筹,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情况,结合上学年受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生活作风、校纪校规的表现等,预算资助经费,科学分配助学资源,把资助组合一次性下达到各学院。学院则依据学生不同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按照“解决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以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设立的奖助学金为补充”的资助原则,有针对性地设计资助方案,保证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将获得相应的分类资助,都可以在生活上获得学校给予的保障性的支持。对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如孤儿、单亲等,学校对其进行“组合式”的资助,并对整个资助过程进行监督和跟踪,努力做到“像关心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关心经济困难学生”。 

(宣传部 供稿)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