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现将我校“福建师范大学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福建师范大学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等两个中日合作办学项目2017年自评报告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2018年4月9日14:00至4月15日17:00
公示期间,欢迎来访、来电反映有关问题。
联系电话:福建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办公室
87939593。
特此公示。
福建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2018年4月9日
福建师范大学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7年度自评报告
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对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的数字媒体技术本科教育项目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自评,现将办学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我校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项目实行“4+0”和“3+1”两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选择4年均在国内学习(即4+0培养模式)或3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日方学校学习(即3+1培养模式)。赴日方学校的学生按照“3+1”培养模式,可同时获得外方颁发的“修了(结业)证书”。目前,2013、2014级采用“3+1”培养模式在日方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8人。
本项目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执行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按照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013年至今,该项目共招生五届,目前在校生为198人,已毕业42人。具体人数如下表:
年级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人数 |
2014级 | 41 |
2015级 | 47 |
2016级 | 51 |
2017级 | 59 |
合计 | 198 |
二、项目管理与运行
学校设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项目运行工作职责。项目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会议地点分别在外方和中方。管理团队每学期通过期中教学检查、不定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状况。
管理委员会 | ||||||
姓名 | 管理机构职务 | 性别 | 年龄 | 国籍 | 职务/职业 | |
中方 | 赖海榕 | 主任 | 男 | 47 | 中国 | 副校长 |
林新年 | 副主任 | 男 | 57 | 中国 | 海外教育学院院长 | |
黄彬 | 副主任 | 男 | 47 | 中国 | 海外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
张正球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负责人 | 男 | 39 | 中国 | 教 师 | |
吴芳玲 | 日语教研室主任 | 女 | 42 | 中国 | 教 师 | |
外方 | 寺下阳一 | 副主任 | 男 | 68 | 日本 | 副校长 |
值田浩司 | 学部主任 | 男 | 56 | 日本 | 教 师 | |
铃木正彦 | 事务部副主任 | 男 | 55 | 日本 | 教 师 | |
山本健一 | 事务部副主任 | 男 | 51 | 日本 | 教 师 |
资产及财务
1.教学设施
福建师范大学现有两个校区,占地约4000亩,建有本专业图书室与阅览室,订阅了超过90种中外纸质杂志,以及超过600种电子杂志。各类功能教室配置齐备,校舍及相应设施充分地满足了中日合作办学项目需要。
专业实验室情况:本专业的实验室分为数字媒体基础实验室、游戏软件开发实验室和动漫技术基础实验室、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专用实验室等17个实验室,使用面积达5000多平方米,拥有2918台(套)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其中高端服务器7台,高性能计算机700套,数字媒体专用设备100套,总价值约1037万元。
2.财务状况
本项目严格遵守国家财务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严格,收费统一纳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日合作办学账户,专款专用。2017年度,本项目学费收入414.98万元,学费收费标准为2万元/学年·生,支出249.06万元,结余165.92万元。本年度项目结余较多,是由于学校现有实验室的硬件与软件满足不了教学需要,经我校数学与信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和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三方多次协商,将2017-2018年度的收入预留约200万元,规划建设“3D数字实验室”1间,配备有主流硬件的设备,并由日方引进日本先进的数字动画技术。
四、师资队伍
本项目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2名,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14名,正高级职称教师3名,占总数的14%;副高级职称的4名,占总数的18%。同时,聘请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国外技术专家担任授课教师和指导教师。此外,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及合作协议,日方派遣专任教师教授专业核心课等引进课程。
五、教育教学与质量监控
1.积极引进外方资源,制定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计划。
本项目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其中专业课程积极引进外方课程及教学资源,具体情况如下:
引进或外方承担的课程数 | 本项目课程数/学时 | 外方课程所占比例 |
引进的日方课程数19门 | 本项目全部课程数57门 | 33.3% |
引进的日方专业核心课程数13门 | 本项目核心课程数36门 | 36.1% |
日方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数13门(876学时) | 本项目全部专业核心课程36门(2430学时) | 36.1%(36%) |
2.编写并及时修订教学大纲,科学选用教材。
我校组织双方教师对本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编写与修订,并依据《福建师范大学教材管理办法(修订)》,科学选用优质教材。2017年度,本专业选用全国规划教材或者“百强”出版社出版的优质教材达18种,优质率达86.57%。
3.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满意教师制度”、“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等,并成立了由5名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课时。2017年度,累计听课数达76节。
4.接受社会监督,信息公开透明。
学校设立了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专栏,设有政策法规、外教聘任、办学信息、培养管理、招生就业、通知公告等栏目,公开本项目各方面的详细信息,具体详见http://iccs.fjnu.edu.cn/6558/list.htm。
5.毕业生源质量好,社会评价高。
2017届本项目毕业生就业率达93%,境外深造占23%。就业单位性质以企业和教育系统为主,就业行业以文化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主。通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普遍认为该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且实践能力强。
福建师范大学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2017年度自评报告
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有关文件要求,我校对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的网络工程本科教育项目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自评,现将办学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概况
我校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合作举办的“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维护管理、安全保障和应用开发的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承担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开发、部署、维护等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实行“4+0”和“3+1”两种培养模式,学生可以选择4年均在国内学习(即4+0培养模式)或3年在国内学习、1年在日本学习(即3+1培养模式)。选择赴日方高校就读的学生按照“3+1”模式,可同时获得日方“修了(结业)证书”。目前,2013和2014级选择“3+1”模式在日方学校就读的学生有11人。
本项目招生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执行福建省普通高校招生第一批次录取分数线,按照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2013年至今,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招生五届,目前在校生为202人,具体在校生人数如下表:
年级 | 网络工程专业学生人数 |
2014级 | 38人 |
2015级 | 57人 |
2016级 | 48人 |
2017级 | 59人 |
合计 | 202人 |
二、项目管理与运行
学校设立项目管理委员会,制定了项目运行工作职责。项目管理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工作会议,会议地点分别在外方和中方。管理团队每学期通过期中教学检查、不定期座谈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思想状况。
管理委员会 | ||||||
姓名 | 管理机构职务 | 性别 | 年龄 | 国籍 | 职务/职业 | |
中方 | 赖海榕 | 主任 | 男 | 47 | 中国 | 副校长 |
林新年 | 副主任 | 男 | 57 | 中国 | 海外教育学院院长 | |
黄 彬 | 副主任 | 男 | 47 | 中国 | 海外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 |
林 崧 |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教学负责人 | 男 | 39 | 中国 | 教 师 | |
吴芳玲 | 日语教研室主任 | 女 | 42 | 中国 | 教 师 | |
外方 | 寺下阳一 | 副主任 | 男 | 68 | 日本 | 副校长 |
值田浩司 | 学部主任 | 男 | 56 | 日本 | 教 师 | |
铃木正彦 | 事务部副主任 | 男 | 55 | 日本 | 教 师 | |
山本健一 | 事务部主任 | 男 | 51 | 日本 | 教 师 |
三、资产财务
1.教学设施
福建师范大学现有两个校区,占地约4000亩,图书总量近400万册,各类功能教室配置齐备,校舍及相应设施充分地满足了中日合作办学项目需要。
福建师范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坐落在理工1号楼,共四层,使用面积3945.33平方米,实验室29间,其中教学实验室10间、实践/实训实验室6间、学生创新实验室3间、校企联合实验室7间、实践/实训基地3间。总资产1830多万元、设备282种、设备数2697个,设备完好率达98%。
2.财务状况
本项目严格遵守国家财务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财务制度严格,收费统一纳入福建师范大学中日合作办学账户,专款专用。2017年度,本项目学费收入308.51万元,支出241.43万元,其中:外教课酬、工资、差旅费等100.12万元;本校教职工工资及课酬82.19万元;教学办公费39.05万元;教学差旅及培训费0.47万元;学生助学、奖学金及活动费17.98万元;教学设备等购置费1.62万元。收支结余67.08万元。
四、师资队伍
该项目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整体学历层次较高、职称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有专任教师26名,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教师18名,正高职称5名,占总数的19%;副高职称6名,占总数的23%。所有在编在岗专业教师都具有副高以上职称,业务素质较高,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五、教育教学与质量监控
1.积极引进外方资源,每年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本项目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和实践课,其中专业课程积极引进外方课程及教学资源,具体情况如下:
引进或外方承担的课程数 | 本项目课程数/学时 | 外方课程所占比例 |
引进的日方课程数20门 | 课程总数60门 | 33.3% |
引进的日方专业核心课程数14门 | 核心课程数37门 | 37.8% |
日方承担的专业核心课程数14门(912学时) | 全部专业核心课程37门(2573学时) | 37.8%(35.4%) |
2.科学选用教材
我校组织双方教师对本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编写与修订,并依据《福建师范大学教材管理办法(修订)》,科学选用优质教材。2017年度,本专业选用全国规划教材或者“百强”出版社出版的优质教材达19种,优质率达86.35%。
3.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建立健全严格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学生满意教师制度”、“课堂教学学生评价制度”、“本科生导师制度”等,并成立了由5名专业教师构成的教学督导组,教学督导员每人每学期听课不少于6课时。2017年度,累计听课数达78节。
4.信息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学校设立了专门的中外合作办学专栏,设有政策法规、外教聘任、办学信息、培养管理、招生就业、通知公告等栏目,公开本项目各方面的详细信息,具体详见http://iccs.fjnu.edu.cn/6558/list.htm。
5.毕业生质量好,社会评价高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5%,大部分在省内就业,其中以福州、厦门居多;就业单位性质趋于多元化,但集中在企业和中初教育单位;就业行业有文化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通过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看重学生的人际交往、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和敬业精神,普遍认为该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且实践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