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英国学校教育旅行的典型模式

发布时间:2019-05-16浏览次数:946

英国学校教育旅行的典型模式

(来源:中国旅游报   2019-05-14   03  视野)

 

司宇琦 储德平 王鹤琴

罗燕燕 曾艳芳

    英国人对教育旅行(SchoolTrip)的热情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罗马时代。作为现代旅游业的发源地,英国自21世纪初便开始从国家层面制定相关政策并投入大量资源,以推进教育旅行的实施。200611月,英国教育部颁布“课室外学习宣言”(LearningOutsidetheClassroomManifesto),旨在帮助学校为每一位儿童提供优质且安全的教育旅行活动。2010年,英国国会建议将户外教育正式纳入国家课程,加大了教育旅行的政策支持力度,教育旅行成为其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学校教育旅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开展研学旅行提供借鉴。

    一、研学课程——沉浸体验模式

    英国的教育旅行,其课程规划遵循一种沉浸体验模式,主要包括文化沉浸式体验和自然沉浸式体验两个方面。

    1.文化沉浸式体验

    英国的教育旅行扎根于英国的文化土壤,借助大量对现代社会影响巨大的本国名人,把参观文学巨匠和著名学者的出生地与故居、世界顶尖老牌高校的夏令营活动纳入教育旅行的重点项目,以博物馆教育、名人文化、名校游为载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本国文化的熏陶。与此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赴海外交换学习,学生通过参观体验当地的历史古迹、自然景观、文学艺术、体育赛事等,学习不同国家的语言,与当地学校或社会进行全面交流、合作与互动,深度融入当地文化氛围,实现跨文化的研究性学习。

    2.自然沉浸式体验

    自然环境是英国教育旅行的重要资源之一。英国教育旅行的主要宗旨是通过户外体验方式让学生的感官系统活跃起来,身心俱沉浸于所在环境,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生存能力。首先,校方或民间机构开展野外教育探险、自然历史古迹游学、自然中的动植物观察和景观观赏等类型的学生旅行课程。其次,英国专门的户外教育学习中心通过对户外活动的设计,增强户外活动的参与度与体验感,吸引学生参与。最后,为鼓励学生接触自然、尊重自然,“森林研学”的理念日趋盛行,在官方和非官方组织的推广下,森林学校备受青睐。

    二、经费保障——开源节流模式

    英国解决教育旅行经费问题,主要通过建立多种资金筹措渠道和最大程度地节约教育旅行成本两种途径。

    1.建立多种资金筹措渠道

    首先,是家长的自愿性捐款。在英国,公立学校(包括学院、基金会和信托学校)提供免费的教育,在两种情况下,学校可以要求家长自愿捐款:一是学校在课堂外进行与国家课程、宗教教育相关

    的研学旅行计划,二是学校为学生开设与公开考试课程大纲相关的研学课程。其次,是学校的教育旅行预算。英国教育旅行的顺利开展,得益于学校财务预算对研学课程规划的支持。将教育拨款优先用于教育旅行是所有学校都必须考虑的问题。学校依照相关减免政策,会将一部分财务预算用于资助贫困学生。最后,是一些社会机构的资助。学校也可以寻求外部资金的资助,主要包括:教育部授权的预算,如学生津贴、青年志愿者机构、当地帮助贫困家庭的慈善信托基金、议员地方预算、筹款、赞助、青年机会基金(13-19岁的年轻人可在该基金申请与项目有关的具体资金)、英国文化协会、项目活动和住宿的提供者。

    2.节约教育旅行成本

    实现所有青年人都能共同参与研学旅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控制开展教育旅行的成本。英国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在校园内学习的机会,包括在校园野生动物区、校园池塘、校园定向越野活动中开展教育活动等。英国能够最好地利用步行距离内的一切资源,如当地的公园或林地,当地的教堂或村庄,任命学校自己的老师或志愿者组织领导学生,而不是研学基地的导师,将露营作为最廉价的住宿选择。

    三、组织形式——双轨并行模式

    英国教育旅行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都可能会面临一些限制,为避免此类限制又能实现各类育人目标,其组织形式分为两种:

    1.学校组织开展

    由学校组织教育旅行,学生集体参加,课室外学习委员会和当地管理机构共同监管,教育旅行供应商提供基础产品。此类形式中会有专业教师陪同,能够对行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点拨,同时集体出行的方式,可以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旅行社组织开展

由于英国教育旅行市场较为成熟,且安全风险管理有着先行经验,因此,目前主要呈现由旅行社开展教育旅行,相关供应商根据学校的课程和学生的需求设计相关产品,科学评估经济利益、合理报价的新型组织形式。此类形式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教育旅行主题,个体差异得到更多尊重和考虑,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

 

(注:本文系文化和旅游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培养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背景下博物馆旅游志愿服务”[WMYC20183-016]、福建省教育厅课题“福建省研学旅行发展总体规划”、福建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其进路研究”[S201910394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19-05/14/content_3518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