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侯西安:立足八闽大地 探索文化自信的福建之路

发布时间:2017-09-13浏览次数:543

求是讲坛

立足八闽大地 探索文化自信的福建之路

(来源:福建日报   2017-09-11   10版   理论周刊·求是)

侯西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说到底是人民的文化自信,而人民是具体感性的、地域性的存在。所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必须把关注重心投射到人民生产、生活的特殊时空,必须关注特殊时空条件下的具体、活生生的人民。正是特殊时空背景下人民文化自信的实现,才真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找到了科学、有效途径。正是基于对于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的这一认识,对于生活在八闽大地的福建人民来讲最根本的是要探索福建具体的实现路径。

◆挖掘八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文化自信的福建基础

文化自信的福建路径首要的在于以闽学为龙头,全面系统地挖掘八闽优秀传统文化。福建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历史上涌现出了诸如杨时、朱熹、林则徐、严复等一大批文化大师。我们讲对宋元明清社会有深远影响的宋代理学“四大学派”——濂洛关闽,闽学就是福建当时以杨时开山而朱熹集大成的儒学重镇。由朱熹集注的儒家经典文本,成为此后直到1905年科举制度终结,学子应试的唯一教本。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范,是福建文化发展的丰富滋养和重要优势。

福建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还孕育了多姿多彩、兼容并蓄的八闽文化,创造出在福建境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妈祖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朱子文化、闽都文化、陈靖姑文化、圆瑛文化等文化品牌,这些文化品牌对于台湾同胞、海外华人同样具有重大影响。这些文化品牌属于农耕文化或者海商文化,还有与此相一致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方言等丰富的文化内容。这些文化品牌和闽学共同构成了八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干。

从传播的角度看,挖掘、揭示、阐发八闽大地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历代福建先贤道德文章,延续福建文脉,是增强福建人民的“精气神”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在建构这些客观条件的时候,首先要注意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对于封建的三纲五常和礼教那一套要坚决摒弃,对于向上向善、积极健康的优秀传统文化要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期丰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加大对闽学及相关文化品牌学术研究、设施维护的资金投入,改变资金投入的目标方向。八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存在于历史、建筑、语言、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民俗、饮食等有形的客观实体中。为了八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让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为八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根据八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资金和人力配备。

◆凸显和发展八闽红色文化自信实现的福建路径

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的福建之路,八闽红色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底色和极其重要的文化资源。因为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构建,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和所凝结的红色文化。这场革命给予中华民族全新的激情、尊严,完全树立起中国人民独立自主勇于牺牲的崇高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意志,这些伟大精神都是传统文化所不具备的。

福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培育了光辉的古田会议精神和伟大的苏区精神,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共有革命遗址25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2处。近年来,福建把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作为战略工程、铸魂工程、民心工程来看待,着力在深化学术研究、扩大宣传教育、创造文艺精品、发展红色旅游等方面下大气力,从硬件、软件等多方面入手,整合资源,保护、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保留红色记忆。全省已经确立古田会议纪念馆、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闽东苏区纪念馆等18家单位为首批省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福建还出版大量党史研究著作,仅龙岩市就有近301000多万字。2016年以来,福建首部专门针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进行立法的政府规章《三明市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出台,还有一些省级红色文化保护地方性法规正在立法调研。在一些大学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为福建红色精神、红色遗产、红色历史的保护性开发利用等进行基础理论研究。还有学校编写红色乡土教材,让红色文化相继走进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1017日由中央电视台、福建省委宣传部等联合摄制的电视剧《绝命后卫师》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放,对于传播红色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该剧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而不得不走上长征路的中央红军第34师临危受命,作为全军总殿后,全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突围,“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在全国同类节目中名列前茅,为讲好红色故事创立了一个光辉范例。

要挖掘、建设和运用好八闽红色文化,福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是有重要价值的。但是要进一步探寻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现的福建之路,还必须开拓和发展新的思路,具体来讲:

第一,应该从与赣南整体联系中规划、设计福建红色文化发展的蓝图。八闽红色文化主要形成于1927年以后到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离开福建这段时间,红色文化的核心部分在闽西。但闽西和赣南一起在那峥嵘岁月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苏区,成为1949年后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试验田”。因此要深刻揭示八闽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必须尝试建立闽西苏区与赣南苏区打破省区的整体规划与建设协作关系。在福建内部,要以闽西红色文化为龙头,把闽北、闽南、闽东和闽中红色文化连成一串珍珠,建立八闽红色文化发展联盟。

第二,福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应以新生代的价值观培养为核心。在互联网和读图时代,简单的说教和强制性的灌输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从九零后以下的新生代,正处于三观形成和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他们是福建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红色文化的教育应该主要针对他们。因此福建制定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工程实施方案,这是一个根本性视角。

第三,突出电视剧、小说等文艺形式的生产和传播,讲好八闽红色故事。通过诗歌、戏剧、音乐、摄影、舞蹈、歌舞剧等文艺门类,挖掘和传播福建红色文化,仍然是福建文化自信实现的重要途径。在此基础上,应该面向省内外专项征集反映福建红色文化的原创性长篇小说,设立大力度的创作及出版扶持基金。同时,努力汲取《绝命后卫师》创作、拍摄的成功机制、模式和经验,继续打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与八闽地域相关的红色文化电视剧。把反映福建红色文化原创性长篇小说专项征集与电视剧剧本写作、电视剧的拍摄相贯通,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效率。建议鼓励文学家创作与王荷波相关的长篇纪实性小说,为电视剧剧本撰写打下基础。王荷波1882519日出生于福州鼓楼府里东廊顶,1922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1111日牺牲于北京,是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重要领导人,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首任主席(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前身),是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很敬重的兄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最初阶段,对于建立革命组织、开展革命运动和推动北伐胜利,王荷波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自由解放和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他无私奉献慷慨赴死。王荷波的高洁品质,是福建人民的骄傲。传播他的事迹,对于颂扬红色文化、教育青少年意义重大。此外,建议挖掘、扩展大型纪录片《红色闽东行》的内容,与闽北苏区的资料挖掘以及长征前夕组建的“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活动相结合,从闽东苏区建立和发展的视角,拍摄大型电视剧。闽东苏区建立于1931年,在1934年成立了闽东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之后,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为抗战时期新四军创建和解放战争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要从制度上保障福建文化自信的建构

要科学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最关键的是要摸索中国区域文化传播的有效制度机制。具体到当代八闽文化传播,在制度机制上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顺应和利用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改革要求,强化具有八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效率。当前,以高考改革为龙头的考试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政策实施阶段。国家考试制度改革,为八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培育提供重大契机。乘势而为利用好这一重大契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与八闽地区的文化特色结合起来,编写好系统的国民教育教材与读本,合理设置相关课程最为关键。现在福建各地都在陆续编写此类读本、教材,设置相关课程,但是水平质量参差不齐。要建立国民教育教材读本选择、编写和相关课程设置合理性论证的常设委员会。应该有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专家队伍长期从事这项重要工作,强调革命文化特别是八闽红色文化内容在教材、读本和课程中占有合理比例。

其二,利用和创造海峡两岸合作交流的新机制、新形式,积极推动具有八闽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要不断发展和充实以“五缘文化”为核心的闽台文化交流内容,发展和创新交流方式和形式。特别是大陆近年来提出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因此向台湾学习借鉴发展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尤为重要。

其三,探寻文字识繁写简的正确方式,促进闽台文化加速融合,是文化自信实现的福建路径的重要举措。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最核心的部分,是一个民族成员身份认同的最重要标志。由于历史原因,大陆境外的华人都延续了识繁写繁的传统文化,而大陆发展起来识简写简的新文化传统。无论繁简都属于汉字系统,都对形成海内外华人心理共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识繁写繁与识简写简的差异性,对于大陆境内外华人文化共识的达成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随着中华传统文化在大陆的复兴,作为闽台文化交流排头兵的福建,有责任和义务尽快进行汉字识繁写简的尝试。笔者以为从大陆实际出发,汉字识繁写简必须立足于国民教育的识简写简,在建立识简写简的牢固文字基础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繁体字的古文经典,让学生通过繁简对照的方法认识繁体字,阅读一些繁体字文献。对于完成了国民教育后的国民,可以通过出版一些繁体字、繁简对照、繁体和简体两种版本图书,让其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或者兴趣自主选择阅读版本。

其四,文化自信的福建之路,重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社会、教育人民。要进行文化传播,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研究是基础和前提。上世纪80年代以来到今天,我们一直把关注重心放在哲学社会科学学理研究方面,一直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欣喜的。在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的今天,必须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成果的普及传播给予和学理研究同样的注重。福建要尝试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新的价值评价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建设探寻新路。

(作者为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本文系福建省社科重点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和实现途径”FJ2016TWA00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