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袁勇麟:雏凤清音起三牧

发布时间:2018-05-10浏览次数:623

雏凤清音起三牧

(来源:福建日报  2018-05-07  12版  理论周刊)

袁勇麟

这所中学的语文教学是福建省的执牛耳者,尤其注重作文教学,因为作文教学不仅可以增进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自2004年起,福州一中每年汇集学生的优秀作文,编成《作文精华》一书。眼前这本《作文精华》已是其系列之十四了,选文中既有自发写作,又有应试作文,既有专门用心的文学社写作,还有一般性的课业作文。一语以概之,则是“琳琅满目,各俱精彩”。

小作者文笔之好是我对这本作文选的第一感受。清朗的辞句与细腻的描写在书中俯拾即是。第一篇《从前》一文就让人“惊艳”了,写“从前”的海岛幸福生活,当一家三口骑着摩托车傍晚时分要到海边去:“我突然发现,在山的那边,天空就黑下来,像一滴墨在水里晕开。一转眼工夫,我的头顶,我的眼里,全是黑乎乎的了。什么,也看不见。一刹那安静下来,时光凝固了,那却是岁月中最柔软的时光。”句子并不华丽,却用最普通的词语将天色的变化富有动态地描摹下来,尤其后面的引申最是触动人心:黑暗带来的不是恐惧,而是安静,是一家人的亲密时光,于是,这一幕在小作者的心中凝固成了剪影,也深藏在了她柔软的内心深处。而最为满纸珠玑的当是《满园春色祭一人》一文,其余不讲,单是“稊菽藂糅,蘙薈菶茸”八个字,就足以让你想象作者文采之一斑及其背后的文学素养。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福州一中的这些小作者是深得作文三昧的。

书中不少篇章立意颇为不俗。《属于我的小幸福》写“走路”,刻意以“走路”的缓慢去发现不同回家路上不一样的景致,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幸福”,是当前慢生活的回应;《美在细微处》中以摄影机为眼,通过别样的视角不同的速度去记录呈现平时大家所熟稔的景观,发现“无论远方,还是身边,都有美,它,在细微处”;《风记得花香》是一篇童话,以曾被花香救醒的风儿在寻找消逝花香的过程中不断帮助他人的故事来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风永远记得花香”,一件小善事可能引起一系列善事的蝴蝶效应。

两篇《风波》让人拍案叫绝。黄雷妤所写的《风波》颇具鲁迅《风波》之风,杨家婆婆住了院,于是村里飞起各种蜚短流长,杨家婆婆出院了,蜚短流长的人依然纷纷前来慰问,“杨婆婆不明所以,继续乐呵呵地烧饭打扫散散步,和林奶奶唠唠嗑。杨小和林三互掐了一架,然后继续一起撒野”,杨家婆婆到底是因何住院的,小作者始终没有交代,因为她要写的是这一住院引起的村子里的“风波”,以及由此照见出的中国不好也不坏永远的乡村。相比较而言,肖雨洁写的《风波》更为冷峻。此文之妙正如其指导教师所评:“作者虽未正面叙写风波,却又处处在为风波作铺垫。”

议论文能够独出机杼,发人所未发。陈震宇由《大圣归来》这一无厘头的影片联想到“每个人都想像齐天大圣一样强大、骄傲地活着,直至他戴上生活的紧箍咒”;李兆桢能够对项羽自刎乌江一事,一反历史因袭的负面评价而提出他是“活在‘梦’里”,并且以阿基里斯、罗丹、自己为例来肯定这种梦想:“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为梦而活,只是每个人对梦追求的程度不同。这就是理性的现实主义者和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区别。现实主义者往往是现实中的赢家,但不得不说我们往往更爱后者”;潘啸触摸到当前最让人关注的共享单车话题,并从“商业项目”与“社会道德”两个方面分析其“折射出的中国社会矛盾重重”,这样贴近社会热点的选材与尖锐的质问已是一篇极好的杂文了;而林佳宁谈“父母皆祸害”,初看题目让人无法接受,但细读下去不得不承认社会上的确存在小作者所论的这一现象——当孩子在焦虑、无助、落寞的时候,父母把他晾在一边,“这不是教育,是一种最原始、最野蛮的暴力”,这篇文章跳脱议论的生硬,而把叙述与描写生动带入,其文末便是以描述作结:“就在我写这篇札记的时候,弟弟正在房间外尖叫。可我不会安慰人啊。”

当然,谈论这本作文选绝对不能忽略每一篇选文之后那简短又精准的指导教师点评。他们有时仅对文章做画龙点睛的评点,有时还会指出小作者的个性或是写作缘由,而更有许多引申开去,是极好的一段议论甚或是自己心绪的抒发了,自是为此本作文选增色不少。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18-05/07/content_110458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