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福州发生疫情以来,协和学院学工队伍坚决贯彻学院党委部署,迅速响应、冲在一线,构建“学院-系-班级-宿舍”四级防控体系,大力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人、落实到点,确保扎实战“疫”。
以疫情防控为中心,筑牢机制防线
学工队伍践行“一线规则”和“一线坚守”,先后10次召开专题线上线下会议,对防疫教育、宿舍管理、心理援助、后勤保障等方面进行研究部署,建立起网格化工作模式,为学生办实事、做辅导、解难题。
疫情发生后,学工队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10月23日晚,学院第一时间启动全员核酸检测,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人”,打好战“疫”第一枪。
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筑牢联动防线
为精准掌握在校学生底数,学生工作系统加强对学生每日健康打卡筛选分析,建立详细台账,期间共摸排、统计各类实时报表、动态数据近20万人次,为开展校园疫情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学院将“以生为本”的理念实实在在地印刻在受困学生的心坎上。疫情发生后,迅速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摸排,特别是对因疫致困的学生加大动态管理和帮扶力度。学院出台文件,学生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因感染新冠肺炎导致家庭生活临时困难的,按2000元/人标准一次性发放补助,学生在疫情期间产生临时生活困难的,按1000元/人标准一次性发放补助。截至目前,学院累计60余人申请,共发放补助金额六万余元。
辅导员黄香婷为学生送口罩。
以守护学生为根本,筑牢责任防线
自10月23日起,学院辅导员坚守抗疫第一线,24小时与学生同在,保障学生安全和校园安定。
对国际商学系辅导员黄香婷而言,深夜参与全校紧急核酸检测的经历最是难忘。“国际商学系被安排在晚上23:45,等确认完每位学生都落实了核酸,已经快夜里2点了。”而平日里,发布疫情最新消息、排查学生轨迹、深入宿舍发放口罩等防疫物资、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变化、疏导学生焦虑心理……黄香婷和所有的辅导员一样,全天候奔波在守护学生的线上线下。
“辅导员每天都会来宿舍走走,跟我们聊聊天,无论是学习、生活中的琐事,还是情感上的困惑,在他的倾听和陪伴下,都能缓解不少。”国际商学系2021级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张玮说起来脸上满是幸福。
抗击疫情,学院辅导员志愿者在行动。
以服务学生为核心,筑牢情感防线
10月29日,福建省2022年下半年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如期举行,按照“能考尽考”的工作指示,在上级的指导统筹下,协和学院迅速组建起由25名思政辅导员和党员教师、20名学生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护送740名学生赴校外41个考点参加考试,在各考点为考生服务,实现赴考一个不落、返校一个不少。
“学院不仅安排专车接送,考点还提供免费午餐,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在疫情期间为考生创造了安心、舒适的考试环境。”管理学系202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阮舒琪在接受《福州日报》的采访中对学院的暖心举措连连点赞。
“无论同学们有什么心理疑惑都可以通过电话、公众号、线下咨询等手段跟我们交流,我们都会耐心听讲,为你们提出建议的。”协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余倩老师说,他们通过各服务平台开展心理防护的科普类宣传,并组织学院每一间宿舍至少一名同学参与宿舍心理信息员培训,将心理健康知识教授给每一位同学。“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为的是守护同学们美好的校园生活。
11月5日13时30分,经济与法学系辅导员王伟强准时来到了体训馆,今天他的221名应届毕业生将参加大学四年的最后一次体质测试。除了来看看测试的情况,他更重要的任务是了解学生的就业情况。因为疫情的原因,线下实习和找工作都受到了影响。“作为辅导员,我尽力为他们提供更多在线求职的机会,组织多种形式线上的交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帮助他们缓解焦虑。”王伟强用实实在在的关心缓解学生的压力。
信息技术系开展师生云端见面会。
以网络思政为抓手,筑牢思想防线
疫情期间,协和学院以网络为阵地,广泛开展防疫政策解读、防疫措施传达、防疫知识科普,进一步强化学生遵规守纪意识。学院组织各系学生开展以《筑牢安全防线同心守护校园》为主题的线上班会,将积极的抗疫精神传达给每一位学生。
管理学系辅导员汪武志组织学生拍摄《向光而行》歌曲MV,充分展示了师生面对突发疫情时的责任与担当,表达了对奋斗在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崇敬之意,进一步坚定了师生抗击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信息技术系通过举办师生“云端见面会”,进一步了解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在线上学习与生活、竞赛和就业择业中等方面的情况,倾听学生意见建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工队伍主动搭建桥梁、畅通渠道,7个专业、4个年级共召开了28场“云端见面会”。
闻令而动、科学防疫、守土尽责、温暖守护、因时而进,协和学院学工人筑牢机制防线、联动防线、责任防线、情感防线、思想防线,守好疫情防控“责任田”,全力保障师生健康,校园安全。
(协和学院)